Powered By Blogger

嗨!你也來啦!歡迎~歡迎~~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英國簡介


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除了英國本土之外,還包括十四個海外領地。
聯合王國由四個國家聯合而成,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斯。英國的採用議會制,政府所在地為倫敦,但是同時擁有其他三個國家級行政機構分別位於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卡地夫(威爾斯)和愛丁堡(蘇格蘭)。英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現任君主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英國在最強盛時期被稱為大英帝國,該帝國在1922年的時候達到巔峰,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陸地,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大英帝國解體後,英國繼續在語言,文化,政治上對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響力,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現在仍然是大英國協組織的首腦,和其他15個大英國協國家的國家元首。
英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的崩潰,英國已經失去了曾經在國際事務上的領導力。不過,英國仍然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強大影響力、舉足輕重的經濟、文化、軍事強國。
英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擁有核武器和世界上第三的軍費開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英國亦為歐盟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八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國之一和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全球前七大經濟體、也是一系列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紐西蘭


 

 


紐西蘭(英語:New Zealand,舊譯鳥施崙;毛利語:Aotearoa,音譯:「奧特亞羅瓦」,意為「長白雲之鄉」)、通稱紐西蘭,是個島嶼國家,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相距澳大利亞約1,600海里。紐西蘭兩大島嶼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東加相望。紐西蘭人自稱Kiwi。

紐西蘭包含兩個主要島嶼,南島與北島 (紐西蘭),此外還有周圍一些小島。兩島之間為科克海峽。而首都威靈頓則位於北島的南端,臨柯克海峽。南島多冰河、峽灣,北島多火山、溫泉、地熱。

紐西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側迎西風,並且雨量較多。由於氣候溫潤,牧草豐美。畜牧業採天然放牧,以節省人工和飼料。

整個紐西蘭劃分為 17 個地區級單位,其中 4 個為一元權力機構。冒號後為其主要城市,第一個城市通常為其地區議會所在。


北島(英文:North Island;毛利文:Te Ika a Maui)與南島組成紐西蘭的主體,是世界第十四大島嶼。
  • 面積:113,729 km²

  • 人口:3,250,700 (2008 est)


  • 6%的紐西蘭人口居住於北島,而其中大半則居住在最大的城市奧克蘭,及首都威靈頓。北島亦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著名的旅遊勝地包括島嶼灣,陶波湖和羅托魯瓦等等。

    毛利人傳說北島和南島來自於一位叫毛伊的先祖和他弟弟在海上釣魚的故事。 南島為毛伊當時所乘坐的船隻,北島則是毛伊釣上的大魚,毛利語對北島的名稱Te-Ika-a-Maui(毛伊的魚)則由此而來。


    南島是組成紐西蘭的主要兩個海島之一,與北島被庫克海峽隔斷。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即在南島對岸,福沃海峽在南面,使之與斯圖爾特島分開。西面為塔斯曼海,東面為南太平洋。毛利人名字對於南島是 "Te Wai Pounamu" 就是手段"綠玉水" 的意思。 全島面積58,093平方英哩,略大於北島,是世界第十二最大的海島。 西部由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構成,這些山脈縱貫本島,南島西海岸南部的南阿爾卑斯山脈(Southern Alps)是紐西蘭的最大山區;其中以航海家庫克船長命名的主峰庫克山(毛利語:Aoraki / 英語:Mt Cook)海拔3,754米,是紐西蘭的最高峰。 南島的經濟遜於北島。主要城市有基督城、丹尼丁。

    旅遊景點

    • 皇后鎮有秀麗的湖光山色,風光如畫,是南島戶外活動重鎮,包括滑雪、噴射汽艇、激流泛舟、高空彈跳等。

    • 基督城是南島最大的城市,充滿英國風情,有「花園城市」之稱。

    • 南島第二大城市但尼丁亦充滿蘇格蘭情調,它與因弗卡吉爾都是南島重要城市。

    • 南島亦有其他自然景觀,如紐西蘭最高峰庫克山、西海岸的冰河、西南的峽灣國家公園等。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印度風俗

    


    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是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印度和中國、巴基斯坦有領土爭端,印度宣稱藏南地區是印度領土,並實際控制該地區,即阿魯納恰爾邦;按印度官方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因為現在被巴基斯坦控制的、與阿富汗相連的克什米爾北部地區也被印度政府認為是印度的領土;另外,印度宣稱中國所控制的阿克塞欽地區為其領土。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3,287,590(包含全部有爭議的領土)或3,201,446(包含有爭議並實際控制的領土)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人口11億(2005年),僅次於中國。印度民族和種族眾多,號稱「民族博物館」,其中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其中印地語被定為國語,英語在印度非常流行,特別是在南印,地位甚至高於印地語。另外,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世界上幾乎所有宗教都能在印度找到信眾,但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近年來,印度的穆斯林人口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前兩名分別為印尼巴基斯坦)。

    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西漢譯為「身毒」,東漢稱它為「天竺」。唐代玄奘則仔細探討了天竺的名稱,放棄了天竺、身毒、賢豆這些名稱,而根據當地發音,稱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譯名皆源於印度河的梵文名,其波斯語變音為、希臘語變為,龜茲語Indaka。

    印度人自稱婆羅多。 印度曾有過很多國名,對同一名稱的來歷,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耆那教傳說,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長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國王,因此他的國家便以波勒德的變音「婆羅多」命名。又據《往世書》記載,包勒沃王朝著名國王杜施因德的兒子叫「波勒德」,擅長武功,在繼任國王期間,打敗了許多雅利安人小王國。《梵書》中曾記載其武功。由於波勒德的原因,其後裔一直被認為是「婆羅多」,國祚甚長。因此這個國家便以婆羅多命名。在《往世書》中尚有另外的記載,如「在大海以北和喜馬拉雅山以南,有個國家,名叫『婆羅多·沃勒施』,其名稱的由來是由於波勒德的後裔居住的原因。」由此表明,印度居民的一個古稱也叫「帕勒迪」(意即婆羅多人)。又有些學者認為,帕勒迪是指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以前的當地土著人而言,其文明遺迹在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早有發現。不過這種說法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帕勒德人是指婆羅多國王的子孫後代。近代研究顯示印度人的基因差異較小,可能是因為在古代遭逢過大天災使人口大幅減少的緣故。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巴西風光


    巴西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面積為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與中國,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早在6,000年前巴西就有半游牧民族聚居,分佈於亞馬遜河一帶森林,他們主要是從事耕作活動,並且每隔一段時間遷徙。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807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葡萄牙,1808年被法軍所佔領,導致葡萄牙的布拉干薩王室(Dinastia de Bragança)女王瑪麗亞一世一度遷都到南美的殖民地巴西直到1812年戰爭結束才返回。在此期間為了爭取巴西人民的支持,宣布葡萄牙與巴西的平等地位,並改國號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1821年歸國。這期間,巴西開始對英國開放貿易港口,並成為葡萄牙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巴西在這段時間裡也有一個分封王。

    隨著葡萄牙王國開始走下坡,且意圖去掉巴西元首國王的稱號,1822年9月7日,攝政王佩德羅一世宣布獨立,建立了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佩德羅二世被推翻,成立巴西合眾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期,巴西接納了超過500萬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移民。這一時期,巴西開始工業化。六十年代巴西發生軍隊政變,建立了軍人獨裁統治,直到1985年1月末才結束。



    2006年10月1日,總統和議會選舉舉行。盧拉·達·席爾瓦與阿爾克明進入第二輪總統選舉。10月29日,第二輪總統選舉舉行。盧拉當選總統。2010年10月31日巴西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勞工黨女候選人迪爾瑪當選總統,表示要繼承盧拉政府的內外政策。

    巴西北部是廣闊的亞馬遜雨林,南部地區多丘陵,大部分人口居住於此,是農業基地。大西洋沿岸有數條山脈,最高海拔2,900米。北部蓋亞那高原的內布利納峰海拔3,014米,為全境最高點。

    境內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著名的伊瓜蘇瀑布就位於其支流上。

    全境大部份為熱帶氣候,亞馬孫平原為赤道多雨氣候,巴西高原為熱帶乾濕季氣候,最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偶見霜雪。亞馬遜平原降水豐沛,東北部地區略為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