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國版圖最大之時不僅包括了今天的大中華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曾包括越南中北部、緬甸東北部、克什米爾一部、朝鮮半島北部、外蒙古,以及中亞、西亞和西伯利亞的部分地區。
居於中國疆域內的各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亦稱「中國人」或「華人」、「華族」,移居境外的華人多被稱為「海外華人」。漢族是中國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廣的民族。在少數民族當中,人口過500萬(2000年人口普查)的有壯、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和藏等9大民族,通用漢語,少數民族地區往往使用各民族自己的語言。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有國樂、戲曲、書法和國畫等,傳統娛樂活動有象棋、圍棋和麻將等。中國的格鬥術武術舉世聞名。茶、酒、菜和筷子等為中國的特色飲食文化,春節(中國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為傳統節日。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儒學思維國家。中國人有強烈的家庭觀念,因此將代表家庭的姓氏置於人名之前。中國人還重視教育及對人才的選拔,春秋時期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開始辦私塾培養人才,漢朝時採用察舉推選政府官員,隋朝起實行科舉在平民中選拔人才。自古以來在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成就浩如煙海,明清以來西方的近代科技和民主政治思想傳入中國。
中國歷來重視編修歷史,歷朝歷代都設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詳盡的歷史資料,如《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距今約4000多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成國家和朝代,後歷經多次演變和朝代更迭,持續時間較長的朝代有夏、商、周、漢、唐、宋、明和清等,各朝各代也出現過太平盛世,如漢朝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唐朝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明朝萬曆中興、清朝康乾盛世等,科學研究顯示中國朝代的更替常受氣候與糧食生產量影響,會導致處在戰亂或分裂時期。中原王朝歷史上不斷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戰,如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和女真(滿族)等,其中,魏晉時代曾經有五胡亂華,而蒙古和女真甚至入主中原,改變了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發展進程,眾多民族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辛亥革命後,中國的帝王國體於1912年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國體的中華民國,後於國共內戰時,國民政府遷臺,遂形成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台灣地區)與新生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大陸地區)分治的局面。
國共內戰於1949年結束後,使得兩個均聲稱自己繼承「中國」的正統國名但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並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和中華民國政權均聲稱對整個中國擁有主權。目前中國的版圖由兩個不同國號的政治實體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和中華民國政權實際控制之領土重疊交叉而組成,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實際控制區佔全中國面積的絕大部分,故某些情況下中國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而中華民國政權實際控制地區則往往簡稱為臺灣或臺澎金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