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格陵蘭語:Kalaallit Nunaat,丹麥語:Grønland)大部分位於世界上第一大島嶼——格陵蘭島上,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大約81%都被冰雪覆蓋。「格陵蘭」的意思為「綠色土地」,曾是丹麥王國的海外屬地與王國內的自治體,並在2008年的公投後決定逐漸走向獨立之途,並在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委由丹麥代管的過渡政體。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處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隔海峽與加拿大和冰島兩國相望。
格陵蘭是世界最大島嶼,屬於大陸島,位於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西面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加拿大的北極島嶼相望,東邊隔丹麥海峽和冰島對望。由於面積龐大,格陵蘭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全島約五分之四地區處於北極圈之內。
格陵蘭是繼南極洲以外,大陸冰川面積最大的地區。全份地區都被冰帽蓋上,只有島的極北部,和東西兩邊的狹長地帶,由於該等地區的空氣異常乾燥,難以形成積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為中部地區長期受冰雪蓋壓,故中部地區,若去除雪帽覆蓋後,會比島緣地區低。全島以中部偏東最高海拔3300米,邊緣地區約平約海拔1000至2000米。若然將格陵蘭島全部冰雪溶掉,在冰河侵蝕作用的影響下將會呈現群島的狀態。
在1989年至1993年期間,歐洲和美國的氣候研究人員到達格陵蘭島冰帽的高峰,鑽挖了一對2英里(約3.2公里)長的冰芯,去研究其化學成份。冰芯內藏有的空氣是不能去除冰帽的,愈深層的冰芯空氣代表該空氣成份是在一個較早的時期的空氣,研究其內容有利於發現遠至100 000年前的遠古時期北半球的氣候狀況。而研究結果是地球的氣候,通常是在一種較長期穩定的氣候,經過突然急速的不穩定變化,轉為另一種長期穩定的氣候。 北大西洋的氣候受格陵蘭東北部沿海的洋流情況影響很深。
格陵蘭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經受了經濟緊縮,但1993年以來,經濟開始復甦。格陵蘭自治政府自1980年來一直採取緊縮財政政策並有效保證了盈餘的公共預算和較低的通貨膨脹。自1990年島內最後的鉛礦和鋅礦的關閉以來,格陵蘭的外貿一直處於赤字狀態。現在該島的經濟嚴重依賴於漁業和漁產品出口,捕蝦業是最大的支柱產業。儘管格陵蘭已經重新開始對烴和礦物的勘探活動,要正式投產仍需要數年時間。旅遊業是該地區唯一有短期收益潛力的部門,但這也受到旅遊季節短和消費高的限制。包括國有企業和市政府的公共部門在該地區經濟中扮演主導角色。政府約一半的收入來自於丹麥政府的補貼,這也是國民生產總值的重要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